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决定》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及早谋划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揭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迅速调整发展战略,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作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科学选择确定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11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作为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科学规划引导并逐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国家、省出台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市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工业立市”的战略,坚持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相结合,产业层次和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以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龙头带动作用凸显,集约集聚效应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从揭阳的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布局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气魄、大手笔描绘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蓝图,大幅度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和发展的策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部署,在国家、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方针和我市“一三二”发展战略引领下,围绕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的总体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发展高端新型产业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海洋生物技术7类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努力构建“突破、推进、培育”三大层级的持续发展格局,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力拔粤东五年大变化头筹。

  1.科学谋划,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国家、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政策导向,既要巩固我市已取得的产业发展成绩,又要正视发展新兴产业的瓶颈和难题,要充分把握现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适合我市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子,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营造良性、有序、持续发展的产业氛围。

  2.抓住重点,布局发展。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和现实性,要充分掌握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科学选择发展模式。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层次布局实施,确保与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我市在省内外乃至国际较具优势的产业;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又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规模的产业,要采取超常规方式超越推进;对刚进入创业初期,技术、装备较为薄弱,但具有明显发展前景的产业要着力培植。

  3.市场主导,创新引领。尊重和把握市场规律,培育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相协调。在加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基础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主线,引导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4.有序引导,集约集聚。加强政府扶持引导,选择具备较好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区域(园区),从规划建设源头保障资源集约利用,建立相对集中的园区,以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壮大。鼓励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向基地集约集聚,实现规模经济。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创新、有利于产业链构建、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至2015年,基本建立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明显完善,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在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形成地方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发展层次清晰的新兴产业群,充分展示高端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至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550亿元,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3%;至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150亿元,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1%。

  紧紧围绕国家、省确立的发展方向,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揭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遵循“重点突破、超越推进、着力培育”的产业发展理念,以扩大产业规模,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的策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层级上,要大力实施“322”战略,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3大产业,超越推进新材料、新型电子信息2大产业,着力培育半导体照明、海洋生物技术2大产业。在产业发展载体上,要打造“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战略,着重抓好我市列入省现代产业500强以及国家、省重点项目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企业的发展,着重抓好广东揭阳经济开发区、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普宁英歌山工业园四大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基地)的形成。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出优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力争我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国内乃至国际前列,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促进全市经济走上创新引领、规模发展、内生增长的轨道。

  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重点提升高精度液压硫化机、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的生产能力,大力扶持柔性加工中心、数控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集中人才资源,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和高端化,大力培植中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创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和发展,把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揭阳的重点新兴起的产业。

  预计到2012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要抓住国际光伏产业转移机遇,坚持开放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光伏电池、装备、材料等上下游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引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强产业链协作,突破成套设备制造、专用材料、器件工艺等瓶颈,以自有装备技术支撑形成电池组件高性价比制造优势。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太阳能并网发电和独立发电系统等下游产品的研发,开展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的研究,促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强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非晶硅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前沿研究与跟踪,找准发展思路,适时升级。

  预计到2012年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园区,吸引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到我市投资落户。着力发展药理清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规范研究,发展标准提取物,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向标准化、可控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致力于以7-ACA为原料的口服头孢品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第四代头孢类品种的研究。做大做强一批医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它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类项目,不断提升医药生产和研发水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预计到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以环保节能为核心,围绕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加快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建设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提高绝热功能、降低生产能耗、资源消耗和使用能耗;大力发展氨基复合材料、聚乙烯基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兼具导电与阻燃性能的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用高纯硅材料、高性能特种电线电缆、真空镀膜材料等;开发各类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玻璃、环保涂层材料、高效密封材料等,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预计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业态,突破高端环节,提升基础产品,下大力气推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由小到大、由松散到集约发展,形成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发展新型电视接收天线、音视频信号线、电子接插件和具有遥感遥测功能的通信接收设备;发展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城市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专用软件,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家用电子产品,支持信息家电、家庭医疗保健电子、智能安防监控等智能化、网络化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大ZY系列线路板雕刻机研发力度,推动新型电子专用设备产品产业化。

  预计到2012年全市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我市的LED产业起步较慢,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中游产业群较弱,企业总体上规模不大。下游产业群较具优势,生产企业已达50多家,生产的LED产品畅销国内外,初步形成集约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国家、省大力扶持发展半导体照明的大环境下,我市LED企业要正视发展难题,要审时度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LED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突破LED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低端产品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化,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建设竞争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形成LED技术创新服务聚集区。

  预计到2012年全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

  立足我市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一定的产业基础,按照《广东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加快发展我市海洋生物技术,积极培育海洋产业,推进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鼓励和支持海洋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加大海产品机械装备的研制,研发、创新深海海产品的冷藏技术,培植上下游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生物技术产业链,努力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开展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研制高端海洋生物育种饲料,开发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促进海洋产业向多元化发展。

  预计到2012年全市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需求,积极实施产业技术攻关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产业集聚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全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模发展的战略目标。

  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关键领域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强化对关键项目和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政产学研金”合作联盟,选择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如高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多轴联动数控技术、太阳能光伏芯片的研制与技术检测标准、超级大尺寸LED蓝宝石晶体、风光电互补能源系统、大功率白光产品等,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产业化技术攻关,攻占技术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研究制定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骨干企业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占领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构建产业递进接续的发展格局。

  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和布局状况,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通过专业性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集聚环境,引导建立相对集中的新兴起的产业园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集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并努力在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鼓励新兴产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地)。

  围绕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适合创业、更适宜安居的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的人文、工作和生活环境,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使我市成为汇聚各方人才的洼地。鼓励校企合作,组建科研团队,探索联合培养产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联合本市或省内外高校,研究设置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相关专业,加强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集中审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制定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要负责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充分配合,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促进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当地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工作。

  根据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立足我市产业发展现状,遵循重点突破、超越推进、着力培育的发展理念,按照发挥优势、注重特色、接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我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指导力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鼓励龙头企业向世界级企业看齐,敢于做大、敢于做强、敢于叫板“世界第一”。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继续贯彻执行《揭阳市扶持工业发展办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在市财政每年安排的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优先办理新兴产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土地、环保等手续,倾斜安排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建立新兴产业企业投融资机制,加快企业上市融资进程。对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的新兴起的产业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给予财政资金投入与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信贷、担保机构、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倾斜,把扶持措施落到实处。

  抓住国家、省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以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着力扩大区域交流合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技术转移。加强与揭籍商会、揭籍乡亲的联络,促进“以侨引资”和“乡贤回归”工程的实施。注重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注重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附加值的项目,实行项目推介、引进、落地、投产全过程对接服务机制,实现招商引资总量和质量新的提升。

  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情况的统计与考核,把投资增速发展情况作为各级党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围绕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协调配合,统一统计口径、统计方式及考核指数,建立科学的统计与考核机制。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要求,强化目标考核,按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指标分解任务,层层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